close
"寡婦理應受苦,克己守貞至死""喪夫後守貞的妻子,可以上天堂""不貞的妻子來世會轉生為胡狼"~摩奴法典第五章~第156~161節。


片頭一開始,就將故事背景點出~當時,守寡的婦女,會被家人送到寡婦之家,守寡終老。八歲的秋雅,和七十歲的老翁舉行婚禮,不料老翁在幾天後死去,當初還晃著腳ㄚ子調皮搗蛋的秋雅被父親送到寡婦之家,開始荒謬守寡的日子。


在古老的歲月裡,在中國也好、印度也罷,童養媳、沖喜的習俗,似乎都在上演。在我們這邊的古老社會裏,貞節牌坊是光榮的表彰;但若年輕夫死,也有被認為是剋夫不祥。在那樣的社會裡,這樣的故事,不勝枚舉吧!


"大姐(莎肯塔拉),守寡的男人住在哪裡?"年幼的秋雅,不解為何守寡的都是女人,一問出口,被眾寡婦責罵。而我,看電影的我,忍不住笑了出來~是導演的反諷或是提供反思呢?寡婦之家的女人,在廟邊乞討維生。年紀相仿,穿著華麗的小女孩在母親的陪伴下到廟裡拜拜,拿著母親給的錢佈施給秋雅,這樣的反差,讓秋雅收下後轉身跑開~難道寡婦之家就靠乞討的金錢維生嗎?劇中的寡婦之家也是階級分明,裏面胖胖的老大姊也和所謂的"閹人"(這個我就不懂了?當初的印度也有這種狀況?)合作,將年輕的寡婦送進當地上流社會賣淫維生。但是,當年輕美麗的卡麗安妮遇到深情的納拉揚,動起改嫁念頭時,卻被這樣的老大姊頭鎖起來,認為光是改嫁的想法就不貞,會害了大家。這是怎樣的道德規範?還是說上天有好生之德?在嚴格的規定背後留一條路讓人走?秘密只要不大剌剌的揭開就是秘密?


"婆羅門階級想和誰睡都可以...,那是她們的榮幸..."上流社會對寡婦的"特殊關懷"讓我震驚。那個年代的種姓制度下的階級差距真是如此之大?劇中人物的特權自大及表裡不一,在現今社會中,依然存在。

"我們寡婦為何會被送到這裡?這其中一定有理由""這樣就能少養一個人,省下四襲紗麗,少放一張床,家裡也多出一個空位來。.....表面是宗教的因素,其實都是錢的考量"~莎肯塔拉和納拉揚在火葬場邊的對話。事實是這樣的嗎?是宗教的真意?還是人的扭曲?為了生存?這是多深沉的悲哀!~我居然想到適者生存,想到希特勒,還想到殘存的價值~


"一直以來,我相信神就是真理,到今天我才曉得,真理才是神~"這是劇中甘地在火車站的一席話。信仰與真理交戰的莎肯塔拉抱著秋雅奔向火車,拜託大家將秋雅交給甘地~"這孩子...是一個寡婦啊",最後由決定追隨甘地的納拉揚接手帶走~這一幕,直到火車駛離,我的眼淚沒有斷過~尤其在這段文字出現:"根據2001年的調查,印度有3400多萬名寡婦,大多數的處境,依然和二千年前摩努法典規定的相去不遠~"那不只是因為電影,電影裡敘述的只是生活的一部份。

片子原名是"WATER",翻譯成為"禍水",讓我當初聯想到紅顏禍水,似乎與劇情要表達的不太相同。

拉拉雜雜的胡亂寫了一堆(難道是看了兩部片,消化不良?),其實~我一直蠻害怕去面對某些事情,像是去某些地方,我就會刻意忽略掉伸手乞討的孩子和乞丐,送小朋友玩具我也有點不習慣;看到不幸的人、事,我會無法避免的去想像未來。我不太會面對這種巨大的無力感,也會擔心去傷害或影響到對方(好啦,我想太多~)。看這樣的片子,總是忍不住會想的太多,掉到一種情緒裡。最後,也總是會很鄉愿的告訴自己,電影嘛,暴露和提醒出許多問題,有些你能做點什麼、關心點什麼,做不到的,起碼可以珍惜自己擁有的。看完這兩部片,我再度慶幸自己生在台灣,有機會受教育、父母沒有重男輕女、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,自己能在經濟上生活上各方面獨立自主,還可以和好朋友四處趴趴走~我愛這種生活!感謝老天爺!

另外,看過這兩部片和許多夥伴的照片後,我發現自己對印度、尼泊爾的傳統文化和種姓制度等等了解太少,觀察的角度不夠細膩,應該打鐵趁熱,找時間再看點資料,對於下一次的旅程一定會更有幫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